踏莎行·初春

踏莎行·初春朗读

芳草才芽,梨花未雨,春魂已作天涯絮。晶帘宛转为谁垂,金衣飞上樱桃树。

故国茫茫,扁舟何许,夕阳一片江流去。碧云犹叠旧河山,月痕休到深深处。

  “芳草才芽,梨花未雨”,八字写初春景象,神貌毕至。这是春愁还远未滋生的时节:“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”,“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”,骚人墨客准备好了无数瑰丽的辞藻来讴歌美丽的春日,可徐灿笔下却是一片萧瑟伤情。“春魂已作天涯絮”,“春魂”写其悲凉,“天涯絮”则隐隐逗出“山河破碎风飘絮”之感,其实乃是心造的幻境。惟有此幻境,“晶帘宛转为谁垂”之疑惑、“金衣(即黄莺——作者按)飞上樱桃树”之跌宕就别有意味,预示着在词人的心中,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初春。

  故国沦亡,身世浮沉,作者和她的丈夫应该选择“永忆江湖归白发,欲回天地入扁舟”(李商隐《安定城楼》)之路,可是那一叶扁舟又在哪里。赵宋遗民张炎曾写道“空怀感,有斜阳处,却怕登楼”(《甘州》)的凄恻词句,而徐灿面对的仍然是那一轮夕阳,天上碧云,层层叠叠,依稀做出旧日山河的模样,那无情的月亮不要照到山河深处,免得清晰的呈现出残山剩水,令人痛伤!这就是徐灿笔下的初春。

  词的上片景中寓情,下片情中带景,章法井然,笔致蕴藉,传达出沉郁悲凉的时代感觉,因而获得高度评价。如谭献《箧中词》云:“兴亡之感,相国愧之”,带入陈之遴,所评极精审;又如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赞其末二句云:“既超逸,又和雅,笔意在五代北宋之间”,亦得个中三昧。

徐灿

徐灿(约1618-1698),字湘苹,又字明深、明霞,号深明,又号紫言(竹字头)。江南吴县(今苏州市西南)人。明末清初女词人、诗人、书画家,为“蕉园五子”之一。光禄丞徐子懋女,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。从夫宦游,封一品夫人。工诗,尤长于词学。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、兴亡之感。又善属文、精书画、所画仕女设色淡雅、笔法古秀、工净有度、得北宋人法,晚年画水墨观音、间作花草。著有《拙政园诗馀》三卷,诗集《拙政园诗集》二卷,凡诗二百四十六首,今皆存。 ...

徐灿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为爱东园四照亭,剪开繁木快人情。新秋雨过閒云卷,十里南山两眼明。

()

水聚即为沤,沤散还为水。祇这聚散中,便是真如理。

()

胄子何多士,明公特妙年。诗书师法在,簪绂相门传。

曳履星辰上,分光日月边。帝心知俊彦,群望属英贤。

()

台教源流远,高明绍梵音。扶桑红日近,华顶白云深。

清磬度山翠,黄花匝地金。三乘示方便,万法总惟心。

()

望秋高梨岭,星下莆阳,庆生贤哲。问瑞蓂留两荚。小试宏才,暂劳雕邑,布阳春仁泽。庭有驯禽,村无吠犬,稻黄连陌。最是邦人,合掌顶戴,萱草年华,蟠桃春色。却笑仙翁,觅丹砂金诀。德满人间,诏来天上,看寿名俱得。岁岁霞觞,凤凰池畔,贺生辰节。

()

月色清且虚,溪流静而澈。二者相涵映,空山境奇绝。

创始昔何人,石虹跨丹穴。幽篁迷旧溪,回磴距飞辙。

()